
呼和浩特高空作業在諸多原因中,建筑業工人數量下降和工資提升是提及多的原因,它是行業快速發展的充分條件,但非必要條件,從高空作業平臺發展變化的節點和周期來看,與國內建筑業工人數量下降、工資水平提升的現狀是一致的,這也是中國整體勞動力人口下降,人口紅利逐步消失對各行各業帶來的不利影響。尤其建筑業,工作環境差、工資水平不高且拖欠屢有發生,使本就越來越少的勞動力更多流向了制造業及信息技術、金融、電商等第三產業,推動建筑業產生了更多“設備補人”、“設備換人”的需求空間。國家統計局新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的農民工約有2.8億人,其中從事建筑業的占比19.7%、比上一年度下降1.4%。
從上一代(60后、70后)和新生代農民工(80后、90后)的職業選擇來看,新生代農民工更多流向了制造業以及部分第三產業,而建筑業行業的新生代農民工比例大幅下降,說明人口紅利消失對建筑業的影響是巨大的。
說明:上一代農民工指1980 年之前出生的外出農民工;新生代農民工指1980年后出生的外出農民工。國金證券曾以上海建工為例做了測算,證明人工成本的上升對建筑企業利潤率影響敏感度很高。假設2014~2016年,上海建工各類土建施工人工費上漲 1%、其他收入和成本不變,其利潤(所得稅按照平均所得稅稅率計算)將分別下14.31%/8.58%/10.71%。
但是,建筑工人數量減少和收入上漲并不是驅動高空作業平臺市場快速發展的直接要素,尤其在近兩三年的快速增長期,從下圖中可以看到,建筑工人收入變化和高空作業平臺銷量的相關性卻是比較弱的。
因此,建筑工人數量減少和收入上漲兩個要素的疊加對高空作業平臺市場的快速增長是一種宏觀層面的支持,在實際需求的微觀層面并不能支持市場快速形成足夠大的需求,不足以促成一個產業的爆發。
“關鍵事件”的發生,促成了一個產品需求的快速爆發:高空作業平臺是一種先進的作業方式,但如果沒有需求端的強力拉動,并不能快速形成較大的銷量增長,它所經歷的增長周期會很長。呼和浩特高空作業有非常多的新興產品,并非產品本身問題,而是缺少了一個“導火索”幫助它快速成為市場的主流;并且,如果沒有關鍵事件的發生,好的產品在漫長的自然成長過程中,可能還未迎來需求爆發就已被更高效率、更高性價比的產品所替代。高空作業平臺產品早應用于造船業,在日本也是因為造船業的大量使用而推廣開來。但是,日本高空作業平臺市場在2011年迎來的大幅增長,則源于“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發了福島核電站泄漏)”所帶來的災后重建。
日本金本公司在2017年上海KHL大會的演講中專門談到,在2011年后,金本公司就是受益于災后重建項目,公司的租賃收入和利潤率得以大幅提升。
同樣地,西班牙在2008年迎來了建筑業市場的爆發性增長,當年的水泥消耗量占了歐洲26國的25%,當年建設完成了65萬套成品住宅、占歐洲26國的28%,由此帶動了起重機械的高速增長。
現階段,核心驅動力是中國高端制造和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眾所周知,2015年是中國高空作業平臺市場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高空作業平臺市場在這一年獲得了50%以上的高速增長,并在接下來的兩年中繼續保持50%左右的增幅,因為在2015年,它很幸運地踩在了中國幾大新興制造產業發展快的節點上,包括:
2015年,是以京東方為代表的中國面板制造企業生產線基地開工建設多的一年,幾乎是2014年的兩倍;
2015年,是中國高鐵站建設多的年份之一;
2015年,也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速度快的一年;
北京大興新國際機場,2015年全面開工;
京東頭一個亞洲一號上海物流園在2014年投入運營后,呼和浩特高空作業2015~2017年共在北京、廣州、沈陽、成都、武漢等地建了近10座高標準物流園;